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正文

富二代精产国品,黄运成:科技引导未来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

摘要: ...

  由瞭望智库主办的2025第10届新金融论坛于2025年11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从秩序重构到行稳致远——金融业的既往十年与未来五年”。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证监会原司长(局长),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运成出席并演讲。

  黄运成在演讲中表示,科技引导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未来有几个战略至关重要:

  战略1: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很多“卡脖子”的痛点就是创新的靶点,科技核心技术的空白就是上市公司的战场。

  战略2:绿色低碳战略。包括新能源、储能赛道,都是绿色能源的产业,未来“双碳”不是约束,而是转型的金钥匙,绿色不是成本,而是未来的新资产。

  战略3:产业链安全战略。产业链安全,现在很多金融企业贷款也考虑到产业链的问题,产业链安全问题也是对我们很大的挑战,能不能做得到,还需要我们的努力,产业链的韧性是发展的安全,自主可控的程度是核心竞争力的高度,现在还有一些地方产业链并不可控,也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战略4:制度型开放战略。我们现在制度型开放,包括以法律为基础,包括国内的法律、境外的法律,要把它做扎实,还是很大的挑战。

  以下为演讲实录: 

  黄运成: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下午瞭望智库举办的研讨会,借这个机会我就把上市公司的情况跟大家做一个汇报。

  汇报三个内容:第一,现在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第二,上市公司的战略方向;第三,未来的挑战与破局。

  第一,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1、现在上市公司目前为止大概5443家,总市值100多万亿,可能到今天为止大概是100万亿,我们的数字统计还是高点时候统计的。沪主板有1690家公司,深主板1485家公司,上市公司的创业板有1389家公司、科创板592家公司,北交所有280家公司,四个板块合计5400家左右上市公司,还有场外市场、新三板和区域性市场。这是板块的结构,板块结构来讲,基础的板块,新三板和区域性市场我个人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这是上市的机制,时间关系我不能展开来。

  2、产业升级质效提升。从几个方面看,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总市值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有187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25万亿,大概不到1/4,制造业3700多家,大概百分之六七十,从这个角度来讲,上市公司的制造业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构还是很不错的。

  3、区域性集聚的势头正在加强。区域性结构的势头,从三个地区来看,比如广东、浙江、江苏上市公司都在500家以上,广东有886家、浙江有729家、江苏有713家,三个省合计上市公司2382家,占整个上市公司的比例43%。一方面可以说区域集聚,一方面区域分化也很显著,这是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如果从上市公司贡献的税收来看,广东上市公司贡献了60%以上的税收,浙江也贡献了30%以上的税收,还有一个地区是福建,福建贡献的税收也超过50%,这三个地区也是集聚的典型。

  第二,上市公司的战略方向。

  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是什么?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科技引导上市公司发展,“十五五”规划的精神也是指导着全国企业的发展包括上市公司。从国际发展情况来看,美国的“七姐妹”全部是科技引领的上市公司,美国“七姐妹”包括美国上市公司发展,如果从大的阶段来讲,美国资本市场有200多年的历史。分三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包括马克思说的,铁路的出现催生了股票市场、催生了证券业。第二阶段,金融业的发展,使得金融上市公司占的比重相当大,包括美国的摩根集团、高盛集团都是金融业。第三阶段,科技型上市公司占的比重很大,“七姐妹”它占了相当大比重。

  其实中国目前的阶段相当于美国的第二阶段,我们第一阶段也是传统的制造业,第二阶段现在就是金融业,我刚才看了看,到今天为止我们超万亿的上市公司市值里金融业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以前是茅台,叫茅王,占第一,现在茅台已经下去了,现在金融占市值第一的位置。这个趋势能不能站得住?从目前情况看,金融业占第一大比重的势头还在波动,可能科技型的公司往前走的趋势更近,如果在座有炒股票的话,大家也关注一下这个形势。科技引导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

  未来有几个战略。

  战略1: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很多“卡脖子”的痛点就是创新的靶点,科技核心技术的空白就是上市公司的战场。

  战略2:绿色低碳战略。包括新能源、储能赛道,都是绿色能源的产业,未来“双碳”不是约束,而是转型的金钥匙,绿色不是成本,而是未来的新资产。

  战略3:产业链安全战略。刚才很多专家也介绍了这方面,产业链安全,现在很多金融企业贷款也考虑到产业链的问题,产业链安全问题也是对我们很大的挑战,能不能做得到,还需要我们的努力,产业链的韧性是发展的安全,自主可控的程度是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我们现在还有一些地方产业链并不可控,也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战略4:制度型开放战略。刚才很多专家也涉及到这个问题,什么叫制度型开放?我看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前不久接受采访谈了这个问题,刚才很多专家也谈到这个问题,我想了想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我们现在制度型开放,包括以法律为基础,包括国内的法律、境外的法律,要把它做扎实,还是很大的挑战,我们不能够那么乐观。

  第三,挑战与破局。

  当前上市公司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包括发展的两极化趋势。所谓两极化,比如千亿、万亿上市公司的数量占比很少,但市值占比、利润占比都很大,100亿市值以下的上市公司占了70%,占比很多,但是他们在利润当中、在税收当中的贡献都比较像,这个两极化的趋势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趋势。

  再一个,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现在占整个上市公司的比例大概是70%,从市值角度来看,它占的比例也不低,大概在40%,但是它在净利润、在税收的贡献上,占的比重就比较低。相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控股包括两个概念,一是地方国有控股,二是央企控股,这两个部分的国有控股公司总数大数是1500家,在目前净利润贡献占比、税收的贡献都占绝大的比重,70%左右,但是要从市盈率、从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水平来看,和民营上市公司还有一定差距。从发展趋势来看,它也是往下走的,这也是对我们的挑战,就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未来能不能在整个资本市场当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必须解决现有的问题。现有的问题包括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那些问题,激励机制的问题、有些制度性的问题,都是国有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必须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些其他方面,营商环境等等。

  短板,就是生态的短板、转型的短板、治理的短板。

  如果发展来讲几个方面,三个方面的关键路径:

  一是聚焦核心赛道,构建创新协同生态。我们从创新是单打独斗这个局面走向抱团取暖,突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久久为功。

  二是分级分类转型,强化政策精准赋能。转型不是一刀切,而是量身定制,升级不是齐步走,而是梯次推进。

  三是夯实治理根基,筑牢风险底线。我们对中国的发展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我们有一个全口径上市公司市值的统计,如果按现在的市值来看,中国和美国比较大概是1/4市值,如果我们按照全口径来统计市值的话,除了A股以外,我们把港股、把在境外上市的上市公司的净值、市值等方面也加进来,美国那边再扣下去,这样一来我们和美国的比例大概是1/2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讲,东西中国充满信心,我们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