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瞭望智库主办的2025第10届新金融论坛于2025年11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从秩序重构到行稳致远——金融业的既往十年与未来五年”。会上, 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一平主持“从金融角度看民营企业的跨周期韧性”圆桌论坛,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李连三,世界金融论坛高级研究员、原首席研究员、博导宗良,中国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赵幼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李大伟,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原主任、二级研究员邢厚媛等嘉宾共同探讨如何通过金融科技创新,破解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
主持人(吴一平):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2025年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经济周期波动中,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22-2024年房地产调整等,民营企业往往面临严峻的发展约束。站在“十四五”和“十五五”的交汇口,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锻造企业韧性,以有效提升民营企业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今天我们就和各位嘉宾一起交流探讨,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请大家入场。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很荣幸在这里组织圆桌讨论,主题是关于从金融角度看民营企业的跨周期韧性。首先抛出第一个问题,金融赋能破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局。金融体系在优化融资环境,规范经营行为,提升市场的信用度等方式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天特别邀请了: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李连三先生
世界金融论坛高级研究员、中国银行原首席研究员、博导宗良先生
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赵幼力女士
与我们分享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作用,助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正经历深刻而复杂的重构的今天,如何通过金融科技创新,破解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李连三:重点从金融的角度、征信的角度谈一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做法,从金融的视角看,体现在信贷的支持,债券融资的支持和股权融资的支持。对于我的专业来说,我们主要是聚焦在信贷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上。如何促进信贷更好地对民营企业发挥支持作用,让信贷资金更好地、更全面地,全流程地融入到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们大家知道信贷资金一般主要倾向于支持成熟阶段的企业,我们国家大量的民营企业实际上在这一阶段之前,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支持信贷资金能够更好地向早期阶段迁移,支持首贷、信用贷的发展,支持民营企业相关的续贷业务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征信中心主要做的是建立了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也就是经常说的征信系统。从2004年开始建设,2006年建成,面向全国提供服务,目前为止将近走过20年的时间,征信系统已经为11.6亿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为1.4亿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了信用档案,为金融机构在开展授信业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家都知道,如果做银行业务的都应该清楚,如果现在没有征信系统的支持,很难进行业务的开展。我们的系统已经全面融入到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中去,跟它的每一笔授信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我们民营企业的风险考核考察重要体现在信用报告的质量上。
第二,针对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缺乏抵押品,因为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比较少,主要是中小微企业,需要用他的动产融资。动产融资是我们国家目前大力发展的方向,我们的中小微企业很多资产表现为动产,比如应收账款,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会使用融资租赁,还有仓单、存单、保单等一系列动产。我们支持这些动产很好地在资金融通过程中让它变成有价值、可抵押,让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租赁公司、保理公司可以很顺畅地给他提供资金抵押质押。我们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动产融资登记系统,2021年国务院特别明确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承担全国动产融资统一登记职责,目前征信中心开展了其它类的动产融资登记服务,基本都是服务于民营中小微企业。从接入的金融机构类型看,目前全国凡是开展动产融资登记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都在积极使用这个平台进行登记,进行确权,来保障动产的权益,从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支持服务。这是第二个举措。
第三个举措,为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建立了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息共享平台,大家可能对这个平台理解不是很深刻。我举个简单例子,由于它是企业的支付结算账户信息在平台上的全部共享,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支付结算账户其实对应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也能够通过它的资金流动情况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它的信用状况来。目前这个平台虽然建设只有一年时间,但是也已经覆盖了5600万企业。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民营企业,截止2025年5月底的统计数据5800万家企业,现在这个平台能覆盖5600多万家企业,基本实现了我国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全覆盖。通过这一平台,更好地支持没有信贷记录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进行融资,可以使我们的信贷资金更好地知早、知晓。因为它在没有信用记录的情况下,但是有资金流动,资金流动信息为他增信,为他带来了价值,让这个价值使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敢于面向早期的小微企业发放信贷资金支持。
征信中心从这三方面已经构建起了立体的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基础设施,这三大金融基础设施都在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角度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开创天地。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人民银行一定坚决履行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任,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金融同仁还有各行各业的朋友大家一起努力,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既要立足国内,又要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绝对有信心有能力把我们国家的民营经济做得更好,也有信心有能力把国民经济,把我国的综合实力做得更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上非常优秀,力量非常强大的国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一定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只要我们进行。
主持人:下面有请宗教授发表一下您的看法。
宗良:这个问题还是挺大挺特别,我想从三个词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综合。《“十五五”规划建议》里面涉及到金融方面的服务在第六部分的第20段,中间出现12个“金融”,总共17个,那一段出现了12个,另外在5个地方分别出现了。这一段加强金融强国建设是主题词,后面涉及到五大金融,还有综合体系,都说清楚了。总体上来讲,下一步把我们的金融体系整个更加优化完善,建立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这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适配。适配的概念,针对民营企业今天的发展困难状况,还有明天可能遇到的新需求,我们有特定的支持,比如我们有时候可能碰到一些具体问题,比如有的时候预先都没想到TikTok在美国那边闹起来了,原来还有这么一个企业。等到咱们没注意,猛然间出来几个浙江的企业,TikTok起来,又一下子震惊全国甚至震惊全国。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民营企业,都是通过不同的手段,包括当年吉利去收购(沃尔沃),每种类型的企业,每种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可能面临特殊的金融问题。我们作为金融体系,一定能够给相关的民营企业提供适配的金融工具,能够帮助它们成长起来、壮大起来,成为今天举世关注。
第三,协同。说融资是简单的事,实际是非常麻烦的事,一方面作为金融机构能够做全力支持,但是这方面还不光是金融机构的事,企业本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你行不行,你说自己行都不成,金融机构或者大家都认可你的,说句实在话,你如果真行,又能还钱,相信金融机构会找你,而不是你找金融机构。你要真具备潜在的上市能力或者各方面的发展非常有前景,自动就有创业投资或者私募基金盯上。期待未来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被市场里面的钱给盯上了,而不是你天天去找钱。这样的话,你的发展才会有更广阔的空间。这里面涉及到政府提供全力的支持,多方面配合,共同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宗教授,下面有请赵院长说一下您的观点。
赵幼力:我国拥有5800多万家民营企业,42万多家都是高科技的。在生产和创新各个环节,都会聚了海量的市场主体,现代企业除了融资需求以外,还有上市辅导、成果转化、走出去等需求,就要求金融机构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要聚焦企业的需要。
从工商银行来看,我们是服务民营企业的“领头雁”,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一个是广大的客户基础,有1400多万对公客户,7.7亿个人客户。我们拥有庞大的资产负债表,还有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可能比中行要少一点,但是我们也有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有高效的跨境支付体系。根据科技企业新的变化,我们过去重资产,现在对企业的评价看技术、看成长、看市场多元的视角,“新三表”水表、电表和税表,“新三品”人品、产品、专利品,现在借助新的技术,为民营企业做了各种创新,为民营企业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工商银行提供的从来不是单一的资金产品,而是一揽子的金融解决方案,销售的不仅仅是基金、保险和理财,而是希望能够帮助民营企业把产品和服务销售到全球每个角落,我们服务的对象不仅是企业,更有广大的企业家朋友,不仅是对公,还是个人,还是私营,都是我们的客户。上述的这一切都是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也就是我们的LOGO“您身边的银行 值得信赖的银行”。
主持人:谢谢三位。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