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品味生活 > 正文

妈妈性伦集小说,资源产业人文生态共生,准格尔旗做对了什么?

摘要: ...

中西部地区,一座千亿经济强县越发强劲。

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作为内蒙古经济第一大旗(县),过去10多年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完成了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从传统农牧业到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一煤独大”到多业竞发、从偏居一隅到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资源型地区主动摆脱“靠山吃山”路径依赖的先行探索,也是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的积极突破,更是以人文经济促进资源、产业、人文、生态共生共荣的生动实践。

准格尔旗做对了什么?

01. 积极拥抱高端制造

从“一煤独大”到多业竞发,“西部经济第二强县”何以炼成?

近日发布的《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透露,2024年全国千亿县增加到62席,准格尔旗以1600.4亿元的GDP总量位居全国第23位,在中西部地区蝉联前三,连续多年稳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

2025年国庆期间,准格尔大河集吸引众多游客,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微信公众号“准格尔发布” 图

与上年相比,准格尔旗经济总量再次跨越2个百亿级台阶,在全国的经济位次提高5位。与2021年首次晋级“千亿县”相比,经济位次更是大幅跃升16位,堪称“十四五”时期发展最快的县域之一,成为内蒙古“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缩影。

过去说起准格尔旗,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煤炭。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产煤大县,准格尔旗一个县域的产煤量超过东部许多省份,遍地“乌金”不仅为当地工业迅速壮大、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第一桶金”,更以“一旗之力”保障着全国25个省区市的能源供应,在全国能源安全大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禀赋,让准格尔旗从一开始就站在高起点之上。582亿吨的探明储量、超过1000亿吨的远景储量,意味着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都不存在枯竭之忧。

即使没有资源耗尽的短期危机,但准格尔旗并未停留于“靠山吃山”,而是积极未雨绸缪,向上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布局,对外顺应“碳中和、碳达峰”时代大势,对内纵深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前列。

在今年初的旗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全旗经济工作会上,准格尔旗提出重点实施“518”产业发展战略,明确“一业托举、五基固根、一核驱动、八维共振”发展思路,旨在打造“全国资源型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

这一战略规划,既是准格尔旗面向未来的重要指引,也是多年来转型实践的深刻总结。

从传统开采业到高端制造业,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从煤电到煤基、灰基、土基、硅基、绿基“五基”共生,从“乌金经济”到文旅经济、数字经济、生态经济等八大经济……准格尔旗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推动资源从“初级利用”向“高端转化”、产业从“单点布局”向“集群发展”跨越,形成多级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擎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大旗。

准格尔积极引进天合光能新能源项目,进入新能源产业圈。    澎湃新闻记者 王洛伊 图

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重点工程和工业品,可以管窥准格尔旗的产业升级之路。10多年前,重点工程还集中于煤矿、煤电等传统领域,工业品多以原煤为主,近几年则出现中石化煤制烯烃项目、长城重工新能源矿卡、硅源硅碳负极、君澄无人机、九天科技芯片的新面孔,产业涵盖煤化工、高端材料、晶硅光伏、动力电池乃至集成电路等方方面面,产业高端化、多元化的升级成果可见一斑。

与能源产业持续壮大、工业门类多元扩容齐头并进的,是各类经济业态的层出不穷。如果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经济是准格尔旗当之无愧的重量级担当,发挥“一业托举”的重任,那么以新能源、高端制造为代表的工业经济再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而文旅经济、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生态经济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的迸发,则为经济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传统产业稳中有进,新兴产业持续涌现,未来产业初具雏形,准格尔旗正在实现从经济高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巨大跨越。

02. 因地制宜的具体实践

剑指“全国资源型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准格尔旗凭什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成重塑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各大地区抢滩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抓手。

准格尔旗在矿山开采区修复中,因地制宜引入光伏发电站。   澎湃新闻记者 王洛伊 图

在许多人看来,新质生产力因其“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特征,与现代化产业集群、重大创新载体、高层次人才资源及科技龙头企业紧密关联,一二线城市无疑有着先发优势,三四线城市及县域似乎无从着手。

其实不然。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非东部地区的“专利”,也不只是发达城市的自选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早已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无论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无论超大特大城市还是普通市县,都有“因地制宜”的禀赋条件,更有“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巨大空间。

与超大特大城市相比,准格尔旗虽然大学大院大所等创新要素资源相对不足,在关乎大国重器和尖端科技的重点领域处于跟随创新状态,但立足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在产业创新、场景创新方面有着许多地方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从而成为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从“乌金经济”向绿色经济、从资源型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跨越的先行探索地。

一方面,依托“头上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的有利条件,准格尔旗在巩固传统能源产业的基础上,打造了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全面崛起,“绿色经济”迅速成长壮大,形成传统能源、新能源齐头并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传统能源领域,准格尔旗已形成覆盖从原煤开采到高端煤化工、再到煤基新材料的全产业链体系。无独有偶,在代表未来的新能源主赛道,准格尔旗同样以全产业链贯通为追求,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建立起含“新”量十足、含“绿”量充沛、含“科”量满满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与一般地区不同,准格尔旗的新能源产业具有广泛的产业协同、融合创新的优势,光伏与氢能产业的耦合发展就是代表。早在2023年6月,全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在准格尔旗成功制取第一方氢气,正式掀开内蒙古绿氢“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的帷幕,更成为“光伏+矿区治理+制氢+氢能应用”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另一方面,基于相对丰富的产业场景和一流的创新意识,准格尔旗正在成为人工智能、精细化学、高端材料等核心技术的试验场、中试地和转化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准格尔旗积极引入重点久泰能源高端化工项目。     澎湃新闻记者 王洛伊 图

当前,“人工智能+”行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与东部地区争相竞逐大模型、算力芯片、算力中心等赛道不同的是,准格尔旗立足于煤炭开采的广阔工业场景,借助无人矿卡、智慧矿山等为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先行先试。

与此同时,厚积薄发的工业场景优势,也让准格尔旗成为能源化工产业技术转化的中试地。今年7月,鄂尔多斯实验室—准格尔中试基地建成投用,百吨级二氧化碳制绿色航煤项目、工业热储能项目、碳基/硅基高附加值新材料的宏亮制备及相应的电池测试线进入中试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资源型地区财政普遍相对充盈,既有余力进行高质量的民生建设,同样有源源不断的资金用于科技创新。继2023年全社会研发和试验经费首次突破10亿大关之后,2024年和2025年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刚性增长机制,有力保障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可见,无论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还是构建新技术试验场、中试地,都不是一哄而上追逐新兴赛道,而是因地制宜的具体实践,在资源型地区具有广泛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性,这也是当地提出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的意义所在。

03. 煤城成了文旅新高地

不只是产煤大县,准格尔旗更是“宝藏”文旅大县。

在刚过去不久的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期间,准格尔旗接待游客总人数约为32.06万人次,旅游收入约19084.45万元。其中前七天累计接待游客约30.58万人次,同比增长28.6%;旅游总收入达约1.83亿元,同比激增73.08%。

游客人次是人气的体现,旅游收入则是消费力的见证。无论游客总人次还是旅游总收入均保持双位数增长,而旅游总收入增速大幅跑赢游客增速,足见准格尔旗文旅“旺丁又旺财”的繁荣局面,也可见当地旅游吸引力、消费力之强。

准格尔旗黄河大峡谷有着壮丽的景色。   视觉中国 图

一个以“乌金”为主要产业底色的产煤大县,何以成了文旅高地?

如果准格尔旗只是一座纯粹的煤炭工业城市,或者只有几十年的建城史,一切自然都无从谈起。幸运的是,地处黄河几字湾、晋陕蒙三省交界之地,在获得大自然馈赠的矿产资源的同时,准格尔旗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上千年的历史激荡中,沉淀了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而“七山二沙一分田”的地貌,又赋予其层次丰富、生态多样的自然景观,堪称名副其实的“黄河明珠”。

无论是黄河大峡谷、油松王、阿贵庙原始次森林等自然景观,还是准格尔召、十二连城遗址、寨子圪旦遗址、王爷府等文化遗存,以及蒙汉交融的“漫瀚调”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充满浓浓的独特北疆风情,在全域旅游成为趋势、多元化旅游盛行、“奔县游”成为潮流的当下,准格尔旗的出圈并不令人意外。

历史文化资源本身就有滋润人心的力量,大漠戈壁、黄河落日给人以胸怀激荡之感,哪怕是一度沟壑纵横、黑尘飞扬的矿山,也能蜕变为独具特色的金山银山。

地处准格尔旗的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就是由传统矿山、排土场等蜕变而来,成为集工业遗迹保护、煤炭文化科普、休闲产业观光、生态文明展示于一体的工业旅游区。

文旅出圈之后,准格尔旗并未停留于简单的“门票经济”,而是以“文旅+”为指引,是按照“文化铸魂,活动赋能,景城联动,协同引流”的发展思路,遵循“画个圈(构建文旅发展圈层)、描个川(串联山川资源脉络)、建个点(打造核心体验节点)、树个牌(塑造文旅品牌形象)”的清晰构架,以流量聚人气,以人气促活力,激活“一业活、百业兴”,让门票经济真正转化为产业经济。

准格尔近年来打造多项文旅项目,图为大河集上的传统文化演出。   澎湃新闻记者 王洛伊 图

可见,在成为“煤都”之前,准格尔旗文旅的种子就已悄然种下,在近年来“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开花结果、大放异彩。旅游与文化、生态、商业、演艺乃至工业的深度融合,释放出“文旅+”的庞大乘数效应,也为准格尔旗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带来新的支点。

04. 准格尔转型升级的意义

资源、人文、生态共生,准格尔旗正在成为人文经济探索高地。

作为中西部经济第三大县,准格尔旗“全国第一产煤大旗”、“全国现役煤电装机第一大旗”的名号可谓无人不知。但在煤炭之外,准格尔旗还有一系列极具含金量的新名片: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到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全国文旅品牌推荐城市、全国社会治理最佳进步县等等,不一而足。

既有资源和产业的一流竞争力,又有人文、生态乃至社会治理的含金量,准格尔旗早已不是单一的资源型地区所能简单概括,这是一座资源、人文、生态共生共融的现代化新城,也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织、双向赋能、彼此促进的人文经济探索高地。

过去一段时间,资源型地区由于过于注重短期的资源开采开发,固然经济能在短期保持高速增长,但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始终伴随而生,不仅要付出相对惨重的生态代价,更容易陷入“资源陷阱”,部分地区更是遭遇资源枯竭的困局,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面对这一资源型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准格尔旗逐“绿”向“新”,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驱动,让煤炭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多元发展优势,让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文旅融合的领先优势,让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实现资源、人文、生态的共生共荣。

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建起黄河稻鱼生态观光园,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澎湃新闻记者 王洛伊 图

绿色产业脱颖而出,新兴产业层出不穷,文化经济百花齐放,准格尔旗正在推动经济结构从“单极脆弱”到“多元韧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质变、发展模式从“环境代价”到“绿色共赢”、城市功能从“工矿基地”到“宜居新城”的全方位质变。

从最初的国家级贫困县,到借助煤炭资源异军突起的能源大县,再到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的工业大县,乃至三产共兴的现代化强县,准格尔旗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让原本就极为璀璨的“黄河明珠”更加熠熠夺目。

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双轮驱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硬核资源产业与文化软实力齐头并进,准格尔旗正在成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的样板,成为县域经济的领跑者,为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为更多地方带来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

海报设计  郑达咖